在踢点球的时候,考的不单单是技术了还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我认为压力肯定大。
虽然貌似面对着是一个诺大的球门,和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守门员,但对于踢点球的一方而言,球门再大,也是一个框,从心理上框住了球员,在球员的潜意识中形成了一个对抗,造成了一种压力,实际上也就是自己与自己心理上的较量;而守门员再小,但他是阻止足球进入的一个活动因素、不定因素,球员怎么能够忽略他的存在?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守门员的存在。
看似是守门员与点球球员两方的斗争,但想想几万人的看着你踢,制造出来的声音,更别提是世界杯这种重大的足球赛事了,球员代表的是他的国家。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
当然有规律的啊!
这个事情其实比赛前教练就会做出详尽的安排,一般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的球员排在前面。
这些球员在比赛前,都会经过培训师的心理测验,其实这个就是职业足球运动的一部分。
如果是常规时间或者加时赛赢得点球机会,主罚人选在比赛前或者更早就已经确定。这个人选一般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比如本届世界杯,哈里.凯恩作为英格兰的绝对头牌和锋线支柱主罚了三个点球,其他包括C罗、梅西、格列兹曼、阿扎尔和萨拉赫莫不如此。瑞典获得的两个点球,主罚的不是技术更好的福斯贝里,而是场上队长格兰奎斯特,是因为他不仅仅只是这支球队的后防核心,还有着其他球员不具备的丰富比赛经验和过硬心理素质。
但是到了点球大战又有所不同。其实各支球队的主教练赛前肯定对主罚人选反复酝酿过,不过具体到120分钟的激烈厮杀结束,场上球员的伤病和体能影响、还有心理因素都必须考虑在内,技术此时反而退居其次,更有甚者如果本队还有换人名额的话,主教练会在终场哨响前专门换上替补队员为接下来的点球大战做准备。比如2016年欧洲杯的一场四分之一决赛,意大利主帅孔蒂临时换上点球高手扎扎,不曾想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去年的联合会杯半决赛,葡萄牙的三位替补在点球大战中接连失手,把决赛权拱手让给了智利。
这些体力充沛的球员没有罚进点球的原因也很简单,上场时间太少,身体还没有完全活动开,重压之下的失手倒是情有可原。
我们再来看看克罗地亚连续两场点球大战的主罚球员:
除了第三和第五个出场的没有变化,其他三名主罚球员都做了调整,因为巴代利和皮瓦里奇首场都是点球宴客。所以点球大战的主罚人选并不是固定的,更谈不上有绝对的规律可言。
点球大战是一种最公平也是最残酷的决斗方式,说他公平,是因为大家都站在十二码前,和门将一对一,纯粹比拼脚法和心理素质。说他残忍,是因为有太多的球员因为罚丢了点球而成为罪人。言归正传,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点球大战:
1.2002年韩日世界杯1/8决赛,西班牙VS爱尔兰
在世界杯的历史中,这只是一场稀松平常的比赛,我选择它是因为这是我看的第一场点球大战。那场比赛里120分钟,双方1-1战平,点球大战里,21岁的卡西利亚斯犹如天神下凡,扑出了对方两粒点球,最终西班牙4-3淘汰对手晋级8强,算上90分钟时扑出哈特的点球,卡西那场比赛共扑出3粒点球。
2.2006年德国世界杯1/4决赛,德国VS阿根廷
相信这场比赛有不少球迷会印象深刻,120分钟里,阿亚拉和克洛泽为各自球队进球。点球大战开始前,卡恩在场边鼓励莱曼的镜头温馨而又感动,而莱曼手中的小纸条也成为了经典,上面写满了阿根廷球员主罚点球的习惯。而随后,他接连扑出了阿根廷队坎比亚索和阿亚拉的点球,德国队诺伊维尔、巴拉克、波多尔斯基和波洛夫斯基均主罚命中,德国队4-2,总比分5-3淘汰阿根廷,晋级半决赛,莱曼成为了英雄。
3.2006年德国世界杯1/4决赛,英格兰VS葡萄牙
同样是一场经典的比赛,贝克汉姆被换下场时的悲壮,鲁尼的红牌、C罗的眨眼都是那场比赛留下的难忘画面。120分钟,双方打成0-0,点球大战里,英格兰队兰帕德、杰拉德和卡拉格均罚丢点球,葡萄牙队也罚丢了2粒点球,但最终,年轻的C罗罚中了制胜点球,葡萄牙3-1淘汰英格兰晋级半决赛。
4.2006年德国世界杯决赛,法国VS意大利
那场比赛最经典的画面应当是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而吃到红牌,双方1-1进入点球大战,点球大战里,法国队第二个出场的特雷泽盖面对俱乐部队友布冯,一脚大力抽射将球踢在了横梁上,而意大利队出场的皮尔洛、马特拉齐、皮耶罗、德罗西和格罗索全部罚中点球,最终意大利6-4战胜法国队,捧起了大力神杯!
5.2014年巴西世界杯,荷兰VS哥斯达黎加
点球是最残酷绝处胜负的方式,有人欢喜有人愁,一边天堂一边地狱,这种方式令人又爱又恨。
令我印象最深的点球大战就要数94年美国世界杯罗伯特·巴乔罚失点球后低头不语,无数观众揪心的痛。罚失点球的巴乔只是低头不语,而跪在地上仰天狂啸的是离他十二码远的巴西门将塔法雷尔。双手叉腰低头看草坪,让无数人落泪,让那以后忧郁王子这个称号伴随着他,这一刻永远留在世界杯历史的长河上。
世界杯上不乏有点球大战,因为是淘汰赛,所以会有加时和点球大战,欧冠联赛的主客场进球让加时和点球大战少了很多,印象最深的点球大战,不是谁胜谁负,而是点球大战中发生的一段感人的故事。
2006世界杯德国对阵阿根廷,当时德国的主教练是克林斯曼,德国门神是卡恩,这也是卡恩的最后一届世界杯,由于克林斯曼和卡恩的矛盾,克林斯曼在1/4比赛中派上了替补门将莱曼。
阿根廷和德国的比赛持续了120分钟,没有分出胜负,进入点球大战,由于莱曼在球队训练中,20个点球只能扑出一个,所以莱曼的扑点球率非常低,但是考虑到国家队的荣誉,卡恩此时站了出来。
全世界都看到卡恩握着莱曼的手,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阿根廷队员踢点球的方向,具体内容如下。
1.里克尔梅,左侧上角 2.克雷斯波,长距离助跑,右侧,短距离,左侧 3.海因茨,左侧下角 4.阿亚拉,长距离助跑射向右侧 5.梅西,射向左侧 6.艾马尔,长时间停顿后射向左侧 7.罗德里格斯,射向左侧。
在随后的点球大战里,莱曼扑出了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射门。
1990.6.26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对阵南斯拉夫队,阿根廷3:2南斯拉夫(120分钟0:0),之所以久久难忘源于戈耶切亚的横空出世!
此役南斯拉夫队主教练奥西姆,深知阿根廷队的最大威胁来自球王马拉多纳,特意安排 24岁的16号萨巴纳卓维奇冻结马拉多纳。
上半时24分钟,萨巴纳卓维奇先吃了一张黄牌,7分钟后,马拉多纳引诱黄牌在身的萨巴纳卓维奇再次犯规,主裁红牌将萨巴纳卓维奇罚下,造成南斯拉夫队上半场就仅剩10人应战。下半时阿根廷队加强攻势,力争利用多一人优势,在90分钟解决战斗。但运气欠佳,鲁杰里头球中心柱、布鲁查加爆射被扑,双方激战90分钟,0:0进入加时赛。30分钟激战后,也是只开花没结果,只得点球决胜。
第1轮阿根廷18号赛比苏艾拉一蹴而就,
南斯拉夫10号,如今的广州富力主帅斯托伊科维奇击中横梁,1:0;
第2轮阿根廷7号布鲁查加轻松打进,
南斯拉夫15号普罗辛内茨基还以颜色,2:1;
第3轮马拉多纳踢向中路,无角度也无力度的射门被门将扑住,
南斯拉夫19号萨维切维奇劲射得手,2:2;
第四轮阿根廷21号特罗格里奥过于追求角度,击中右侧门柱,
南斯拉夫5号哈德茨贝西奇正要上前主罚,突尼斯主裁霍伊尼发觉号码不对,他果断叫停,核实了一下后让哈德茨贝西奇回去待命,而7号布尔诺维奇则被匆匆喊上主罚。
此时戈耶切亚启动了他的传奇!准确判断出对方意图,飞身向右侧将球扑出,2:2;
第五轮阿根廷9号德佐蒂打左路得手,
南斯拉夫5号哈德茨贝西奇大力将球打向右侧,戈耶切亚再现神奇,动如脱兔的准确扑向来球,将球双掌击出!3:2!
阿根廷起死回生!凭借戈耶切亚神奇发挥杀进四强!
谁也不会想到此前比赛中慌慌张张、紧张异常的替补门将戈耶切亚会横空出世,成为阿根廷的救世主!
他扑点球的绝技拯救了悬崖边的阿根廷,也拯救了马拉多纳!但戈耶切亚的神奇还在继续,接下来的半决赛对阵东道主意大利,他又接连扑出了多纳多尼、塞雷纳的点球,帮助阿根廷打进冠亚军决赛!
神奇的戈耶切亚!艳丽的意大利之夏!
甜蜜如初的青葱岁月记忆!恍如昨日重现!